News | 12家韓企爭奪天馬44份合同;蘋果明年將推OLED屏iPad或筆電;美專家建議收緊光刻機出口防中國芯片超車
2021-03-08 16:41:57
21家韓國公司拿下天馬G6 AMOLED產線的44個合同
據韓媒THEELEC報道,AP Systems已從中國顯示制造商天馬那里獲得了其柔性OLED工廠的顯示器生產設備訂單。
中國招標的數據顯示,該公司成為贏得設備訂單的21家韓國公司之一,這21家供應商總共贏得了44份訂單,為廈門天馬顯示Gen 6 OLED工廠提供設備。
去年第四季度,天馬同時在廈門工廠開始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投資,導致供應商之間為贏得訂單而進行了激烈競爭。COVID-19導致這些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幾乎沒有訂單,這使得競爭更加激烈。
AP Systems在10月獲得了準分子激光退火(ELA)設備的合同,并在11月獲得了另一項激光剝離設備的合同。這家韓國公司在提交給韓國當局的文件中證實了中國的競標數據,稱這些訂單總計價值608億韓圓(約合人民幣3.5億)。
據報道,DMS于2月27日贏得了包括高密度清洗機在內設備的七份合同;HB Technology還供了在線自動光學檢查(AOI)設備;Viatron獲得了價值168億韓元的熱加工設備訂單;K-Mac贏得了價值115億韓元的薄膜測量設備訂單;Hims贏得了163億韓元的FMM張網機訂單;LG電子將提供TFE自動處理系統和玻璃真空傳送系統;韓華將為其沉積提供烤箱和預處理設備。
第三階段投資完成后,天馬廈門工廠每月將有48K基板的產能。其中一些生產線能夠制造低溫多晶氧化物(LTPO)面板。該工廠將于明年開始運營。
它將生產用于智能手機、可穿戴設備和汽車應用的高端顯示面板。天馬目前在武漢運營著第六代柔性OLED生產線,每月生產能力為30K。
去年12月,天馬曾表示計劃于2021年出貨4000萬臺OLED面板,而這將是2020年出貨量的40倍。該公司曾表示,目標銷量的一半 (2000萬部) 將是柔性OLED面板。
顯示器市場咨詢公司DSCC的聯合創始人田村吉雄(Yoshio Tamura)表示,“與Switch目前所配置的液晶顯示器相比,OLED顯示屏對電池的耗能更少,并且能夠提供更高的顯示對比度和更快的顯示響應時間。”
由于受到Switch良好業績的推動,任天堂上個季度收益創下自2008年以來最好季度表現。為此,任天堂今年2月上調了其年度業績預測。盡管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并且眼下的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仍未消退,該公司仍預計其2021財年將會保持強勁的業績表現。
產業鏈人士:蘋果明年將推出OLED屏iPad MacBook Pro也有望搭載
據國外媒體報道,在iPhone全面轉向OLED屏幕之后,蘋果預計也會將OLED屏幕擴展至iPad和Mac這兩大產品線。從英文媒體最新的報道來看,蘋果在明年預計就會推出采用OLED屏幕的iPad和MacBook Pro。
英文媒體是根據產業鏈人士透露的消息,報道蘋果在明年就有望推出OLED屏的iPad和MacBook Pro的。
從產業鏈消息人士的透露來看,首款采用OLED屏幕的iPad,將是10.9英寸版,也就是預計會是升級版的iPad Air,預計在今年四季度開始生產,明年年初發布。在iPad Air之后,蘋果下一步考慮采用OLED屏幕的,將是搭載12.9英寸屏幕的iPad Pro和16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,也有望在明年推出,不過蘋果目前還未做出最終決定,因而是否推出,發布會上才能見分曉。
由于OLED屏幕的成本更高,iPhone在采用OLED屏幕時,價格就有明顯提升,因而iPad和MacBook Pro在采用OLED屏幕之后,價格預計也會上漲。
美國專家建議收緊光刻機出口,防止中國芯片超車
據路透社報道,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美國國會限制芯片制造技術的輸出,以防止中國芯片技術在未來幾年內超越美國。
由谷歌前CEO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領導的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(NSCAI)一份報告稱,中國的先進計算芯片會被用在如面部識別這樣的監視技術中,因此其建議限制中國購買芯片制造設備。
▲NSCAI建議限制中國芯片產業報告
當前,許多美國芯片制造設備廠商如應用材料(Applied Materials)、泛林集團(Lam Research Corp)等已經受到美國出口管制。而一些關鍵的芯片制造設備如光刻機等,由日本的尼康、佳能與荷蘭的ASML等非美國公司生產。
此次NSCAI建議,美國應當與這些國家進行協商,制定相關的政策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的芯片制造設備。同時,這種限制做法應當被納入正式政策中,使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對中國保持兩代以上的代差。
除此之外,報告還提到了在當前中國臺灣與韓國半導體制造業發達的情況下,應當促進美國半導體制造產業的發展。美國政府應當為美國芯片工廠的設立和芯片研發,提供350億美元的資金補助與40%半導體制造設備的稅收地抵免政策,以此來刺激美國芯片工廠的建設,發展美國芯片制造業。
該建議與拜登上周承諾的370億美元芯片產業激勵措施較為接近。
一位NSCAI的官員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稱,中國正在為了保障芯片制造而在全世界進行活動,但美國的本土芯片保護舉措施行更加迅速。
如今,美國部分官員視中國為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對手,加大介入力度,希望通過種種措施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,以保障半導體競爭優勢。這在某種程度上,也證明了我國扶持本土芯片產業、加強芯片自主制造能力的必要性。
最近,美國也在稀土、芯片等領域審視其供應鏈安全,并且通過行政法案等手段扶持其制造行業的發展。這在未來中美的技術競爭中,可能成為常態。